发布日期:2024-08-09 11:09 点击次数:5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快建设具有中国制度特色、高水平开放的金融强国,具有中国道路特色、体现政治性人民性的金融强国杨方股票配资,具有中国实践特色、具备新优势新动能的金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
加快建设具有中国制度特色、高水平开放的金融强国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通篇都在强调金融发展要具有中国特色。强调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强调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二是要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高水平开放的金融强国之路提供实践和理论支撑。
一是要加快实施经常项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提升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准确定位为境内关外,搭建经常项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并能够相互印证真实交易的一体化数字信息平台,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贸易投资制度优势,允许非金融部门自主选择境内外市场对实体经济开展跨境投融资,且经常项下自由兑换所需货币,实现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将其真正建成区域性国际贸易投资中心,为中国兑现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承诺提供实践基础。
二是要加快推进资本项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在深刻认识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本质是弱势货币对强势货币可兑换的基础上,选择有益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标准和非标金融产品进行风险可控的资本项下交易。按照国家间经济金融对等开放程度相匹配的原则,从“开不开、开什么渠道、开多大规模”三个角度统筹权衡和规划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制定和实施金融部门开展金融市场跨境交易的关键性制度安排,积聚全球金融资源并通过连续性交易,深入发现并持续挖掘以货币化表现的人类社会未来价值,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集中筹措和投放全球资金的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场所。
三是要着力解决人民币汇率不可能三角形难题。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着人民币汇率不可能三角的难题。汇率不能过度升值,否则以外贸占比20%左右的GDP增长将无法承受。汇率也不能过度贬值,否则大规模资金外逃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汇率更不可能僵持不动,否则既无法充分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也无法实现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
从未来发展方向来看,不仅要制定和实施汇率关联性改革政策措施,大力创造涉外营商环境的综合成本收益比较优势,还要加快推动汇率非关联性改革政策措施,增强离岸贸易金融在规避货币直接汇兑中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构建系统性跨境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构建包括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中心、境内外金融风险联动性传染性研判机制、外汇宏观审慎政策管理重点、跨境金融违规违法行为处罚管理办法、系统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境内外协同打击跨境洗钱犯罪安排、海外资产安全保护机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境金融安全体系,确保微观个体跨境资金交易行为不影响中国战略性外汇储备规模和境内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格局,防止出现不利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跨境资金流入流出行为,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在贯彻国家安全观中坚定不移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于跨境金融领域的各方面全过程。
五是要建立和完善跨境金融学理论研究体系。在远未实现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现状下,对于承载跨境资金流动的金融机构而言,面临着跨境资金流动中产生的跨国金融机构控制权问题;对于承载跨境资金流动的金融市场而言,面临着跨境资金流动中产生的金融市场支配权问题;对于承载跨境资金流动的交易货币而言,面临着跨境资金流动中产生的货币主导权或是汇率决定权问题。甚至可以归结为,现实面临着跨境资金流动中产生的金融霸权问题。
由此来看,在不同规则制度下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需要为观察政治冲突与和解提供跨境金融学视角,重点研究当前中国与世界相互影响下起源于各国制度博弈的跨境金融安排问题,深入探讨跨境资金自由流动下形成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和新格局。在这种意义上讲,跨境金融学是开放条件下,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理论研究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
加快建设具有中国道路特色、体现政治性人民性的金融强国
加快建设新形势下的金融强国,必须首先确保中国金融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金融强国要致力于胸怀“国之大者”,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精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奋力开辟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之路。
一是要支持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重在利用各类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开拓广阔空间。纵观中国科技金融发展历程,当前急需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驱动力,形成立志以科技创新为人类提供更具金融服务效率优势的科技金融人才成长理念,营造勇于探索人类与宇宙万物自由与理性联通路径的科技金融文化氛围,开拓科技与金融两个核心要素协同创新的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推动中国科技金融事业内生型发展。
二是要支持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要求金融机构和市场以可持续和低碳为导向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的目标,而这恰恰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在这种意义上讲,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是要以金融支持和服务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诚信、责任、公正等价值观,主动应对绿色经济判断标准不统一、信息透明度不足及风险评估困难等挑战,建立绿色金融发展的信任机制和市场秩序。
三是要支持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通过金融手段将资金和金融服务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尤其是那些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是加快建设政治性人民性金融强国的题中之义。通过公平公正的金融政策制度,贯彻保障所有人金融权益和福利的普惠金融管理理念,实行提供更为广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普惠金融经营原则,让更多人公平公正获得金融服务且实现“以人为本”的自身发展目标,正是按照金融强国要求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
四是要支持中国特色的养老金融发展。发展养老金融既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也是维护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鉴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强化,养老金融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出激发居民存缴个人养老金积极性的政策措施,设计充分考虑老年群体风险偏好的差异化系统化金融产品,开发适用于老年人金融消费习惯和场景的金融工具,保护个人养老金账户不受金融机构破产清算影响等,金融机构都需要和相关部门一起拓展养老金融市场的想象空间,全方位多角度地不断提升养老金融供给能力和水平。
五是要支持中国特色的数字金融发展。人类是技术创造者和使用者,一切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意义都在于服务人类的发展需求。在数字金融发展中,需要体现将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的理念,不应过度追求技术先进性和复杂性,要在协调好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不使数字技术成为控制金融交易的工具。数字金融脱去技术应用外壳,应该具备传统金融的本质内涵,而不能虚拟化泡沫化发展。同时,在数字金融发展中,数据和算法应该遵循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务必使数字金融真正成为服务,而不是控制人类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
同时,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务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体系治理结构应该更加透明,让人民能够深入了解和参与金融业发展,共同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快建设具有中国实践特色、具备新动能新优势的金融强国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推动中国金融跨越式发展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和改变中国在未来全球金融格局中战略位置的颠覆性、先导性关键变量,抢抓全球新一轮金融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不断开辟和塑造中国金融事业创造性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对于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夺取中国式金融现代化的伟大胜利至关重要。
从全球视角来看,三个主要方面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决定了人类的未来前景。一是支持个人自由选择的制度安排,促使人类社会秩序得到无限演进;二是支持资金自由流动的制度安排,促使人类物质财富得到无限扩张;三是支持科学技术自由创新的制度安排,促使人类创新发展得到无限延深。
从这种意义上讲,支持一个国家强大的因素来自于人才、资金、科技等力量源泉,决定了其最终是否拥有秩序、财富、创新等文明成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当然需要支持和服务这些关键性变量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要开创性建设以人为本的民生金融体系。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一切经济金融活动的根本宗旨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什么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灭亡,“腐而不朽”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为全社会尤其是容易揭竿而起的贫民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保险制度,没有走向人生毁灭之路的担忧,再加上不断上进的“美国梦”鼓舞,人类的一个一个奇迹就这样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而不亡”中不断蓬勃涌现。
从这种意义上讲,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首要目的是在推进全社会共同富裕中不断提升物质生活底线,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地基。有针对性地供给满足人青年时期的教育金融需求、中年时期的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需求、老年时期的养老金融需求,不断构建和完善涉及人生命全过程的民生金融体系,本身就是支持一个人自由选择在哪种社会秩序中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是开创性地构建引导和调控跨境资金流量流向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在精准监测与分析跨境资金流量流向的基础上,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跨境金融制度型开放,有效引导和调控跨境资金流量流向,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集中体现。对于金融部门而言,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要为金融机构创造资金最大自由经营度,允许金融机构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求和监管规定,在资产端跨境转让各类资产,在负债端自主扩大跨境资金来源,盘活和增加可投可贷资金总量。
对于非金融部门而言,要抓住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建设满足各类经济主体跨境投融资需求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要形成经常项下效率高、成本低、有标准的经常项目可兑换新格局,全面实现银行真实性审核从事前审查转变为事后核查。要支持资本项下各类基于实体产业整合发展的跨境股权战略投资,按照市场规律办理投资选择、投后管理、股权退出等环节收支汇兑手续。允许企业主体根据实际融资需求和正常经营或筹资现金流状况“第一还款来源”自主借用外债。保障个人真实合规的用汇需求。
三是开创性构建创新资金国际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第一动力”创新效用,将“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孵化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技术成果,进而在资金、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中形成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不仅能够促使创新资金的高回报高产出造福中国人民,带来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也必将惠及全球。根据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格局守正创新,在尊重创新主体、尊重创新人才中建立连接全球创新资金的体制机制,无疑是当前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举措。
要以最宽泛的创新资金概念范畴和最开放的政策格局,深化和拓展有利于创新资金自由化便利化运作的跨境金融政策,允许创新资金参与境内外多样化的创新类投融资项目,对创新资金跨境和境内外流向流量实行多部门统一事后监测分析管理,不断满足创新主体开展跨境投融资的国际化诉求。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允许经认定中外籍创新人才的各类合法资金跨境使用时不限额度和用途,汇兑登记、变更及注销业务下放至金融机构审核办理。
探索永不停歇,发展永无止境。人类的现代化道路是在共性基础上,探讨多元路径、多元目标的多元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文明根基、国情条件和具体历史进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也会根本不同于西方,甚至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发展规律的颠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当然要继承发扬过往人类金融发展的一切优良成果,可以将某些西方金融特有的成熟经验目标设定为一定时期金融强国建设的发展靶向,但是将目标等同归结于完全西方化是一种错误迷思,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具有巨大危害性。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一定能够为人类不断更好地探索向上向善的金融制度提供可借鉴参考的中国方案。
李湛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曹啸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教授
(感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褚伟博士对本文的意见)杨方股票配资